「運用信託強化退休資產研討會」新聞稿
信託公會舉辦「運用信託強化退休資產研討會」 推動多元信託應用 打造高齡社會退休保障新藍圖
面對台灣即將於114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金管會為因應高齡少子化趨勢下民眾對退休資產保障的高度需求並協助國人妥善規劃退休生活,提升退休資產管理效率,委託信託公會於114年7月9日假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運用信託強化退休資產研討會」,集結產官學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信託制度在退休準備與資產管理方面之多元應用與創新發展,吸引眾多會員機構與對議題關心之人士參與,現場互動熱烈。
本次研討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侯立洋副局長親臨致詞,表達主管機關對於建構退休保障機制的高度重視。侯副局長表示「進入超高齡社會,家庭的扶養和照顧負擔加劇,協助國人累積足夠退休準備金以保障老年經濟生活,是目前非常重要的社會議題。金管會113年底發布的「信託業務發展策略藍圖」,在開發多元普惠信託商品方面,鼓勵信託業協助企業規劃「員工福利及獎酬信託」,發展客製化的退休商品,並推動「退休信託帳戶可攜整合方案」,及以信託帳戶管理高齡者各類退休金所得與各類退休資產,協助民眾提早準備退休金,確保退休資產安全及因應高齡長壽風險。期許透過今天的研討會,能促使各界重視並善用信託制度規劃退休資金,讓國人享有安全而尊嚴的白金退休生活。」
信託公會呂蕙容秘書長表示,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平均壽命延長與家庭結構改變,使得國人需更早進行退休準備並強化資產保護。信託制度具備財產獨立管理、資產配置、指定用途專款專用及財富傳承等功能,可保障民眾財產安全並可結合長期照顧安排等服務,是協助民眾提升風險承擔能力與經濟安全的重要工具。信託公會積極倡議打造以信託滿足人生各階段(Life Cycle)金融財務需求,結合信託業者的專業力量,推動包含安養信託、員工福利信託、退休理財信託、可攜式信託帳戶與財富傳承信託並整合跨業結盟服務等多元制度,協助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不同職涯軌跡中,都能依據自身條件,彈性規劃、安心退休。
首先由退休基金協會巫慧燕理事長,以「超高齡社會民眾退休準備觀念」為題揭開序幕,強調民眾應從年輕開始掌握「健康、社交與財務」三大退休自由指標,透過多元資產配置與信託制度強化風險承受能力。
緊接由信託公會顏秀娥副組長進一步解析「運用信託強化退休經濟生活」,介紹安養信託、員工福利信託等多元模式,協助民眾延長資產使用年限並滿足高齡照護需求,亦分享信託結合數位與跨業合作的「信託資訊交換平台」創新應用。
第三階段由教育部私校退撫儲金監理會賴俊男執行秘書,則針對「私校退撫儲金結合安養信託之規劃與未來」進行專題分享,指出透過法人信託監察人機制與人生週期資產配置,可有效保護高齡教師資產安全並提升制度彈性。
研討會同時安排第一銀行莊淑娟處長介紹「可攜式信託帳戶之介紹與應用」,展示跨金融機構信託資產無縫轉移機制如何促進投資連貫性、強化退休理財靈活性及高齡資產整合效率,為信託業推動數位轉型與永續金融奠定基礎。
最後由信託公會呂蕙容秘書長主持綜合座談,與各位講者進行深度對談,並與現場觀眾熱烈互動。
信託公會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信託制度創新,強化安養信託、數位信託帳戶與多元信託應用推廣,攜手信託業打造更完整的退休保障生態系統,協助國人邁向安心、尊嚴與有選擇的樂齡生活。